ad435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聚电园 » 正文

大众×小鹏!这是车企没有玩过的“船新版本”

发布日期:2023-07-28 19:39:00  文章来源:网络  浏览次数:5784   
核心提示:小鹏火了!7月26日晚,大众集团正式官宣,大众将与小鹏达成技术框架协议,这是国际车企巨头和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首次合璧,也是汽车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事件。关于大众与小鹏的“联姻”,核心信...

小鹏火了!

7月26日晚,大众集团正式官宣,大众将与小鹏达成技术框架协议,这是国际车企巨头和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首次合璧,也是汽车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事件。

关于大众与小鹏的“联姻”,核心信息如下:

1.大众将向小鹏增资约7亿美元,以每ADS 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.99%的股权。

2.双方将基于各自核心竞争力,共同开发两款大众品牌B级电动车型,计划于2026年走向市场。

3.双方将建立长期深度战略合作,小鹏提供智能座舱、智能驾驶系统,大众提供工程设计能力供应链,双方共享更大规模的数据库。

4.小鹏在合作中扮演的角色类似于技术平台公司,到24、25年会有协议约定的技术服务费收入。

对于这场官宣,大家既感到意外,又觉得新鲜感十足,毕竟那感觉就像可口可乐找到东方树叶合作,要打造一款针对中国市场的饮料。

吃瓜过后,不少人已经进入了下一阶段的思考,比如:“大众为何要选择小鹏?”

先来看数据,今年上半年,大众集团在全球交付了437.22万辆新车,同比增长12.8%;而在中国市场,大众交付了145.19万辆新车,同比下滑1.2%。

另一方面,上半年大众集团在全球交付了32.16万辆电动汽车,同比增长48%,占总销量的比值为7.4%;而在中国市场,大众电动车销量为6.24万辆,同比下降2%。

上述数据至少告诉了我们三点信息:其一,大众销量在全球增长,在中国下滑;其二,大众电动车销量占比仍未到总销量的十分之一;其三,大众电动车在中国市场“后劲”不足。

电动汽车比拼的,无非是三电技术和智能化表现,大众电动车的三电表现尚可,但在智慧座舱、智能辅助驾驶方面却一直不理想。

去年,连大众CEO也亲口承认自家的车机系统不理想,今年,大众又怒裁5000人软件团队。种种迹象都在表明,大众是时候作出改变了。

很明显,大众缺的东西,小鹏恰好有,无论是XMart OS,还是仍在持续进化的XNGP,都是公认的业内顶尖水准。

正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说:“大众与小鹏合作,是看中了小鹏技术创新的特色。”

大众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贝瑞德表示:“与小鹏汽车的携手,让我们在中国的关键技术领域有了另一个强有力的伙伴。”

上半年小鹏把架构命名为“扶摇”的时候,大家就觉得不简单,如今大众小鹏合作,变成了网友口中的“大鹏”,刚好验证了那句“扶摇直上九万里”。

“刀刃向内”的这段日子很艰辛,却也让小鹏焕发了新生,走出低谷后的小鹏交付量稳步爬升,月销成绩已经从年初的5218台,上升至6月份的8620台。

可即便如此,身处新势力阵营的小鹏仍有较大压力,比如G6的产能还处在爬坡过程中,比如与隔壁月销3万的理想汽车相比,小鹏月销仍未破万,比如小鹏一季度营收40.3亿元,同比下降45.9%,净亏损23.4亿元。

大众集团投资的7亿美元固然有实际意义,但更重要的或许是背后的“助推”作用,小鹏股价上涨,足以说明投资者认可了这针“强心剂”。

另外,小鹏在智能化方面投入多年,背后花费了无数心血和巨大成本,只供自家车型享用,显然不是最快、最优的回本方案,让技术走向全球,反而会有奇效。

这里要忍不住夸一句小鹏的胸怀,毕竟智能技术是小鹏品牌的“护城河”,合作消息传出时,还有一些网友劝何小鹏:“别那么轻易让别人得到你的核心技术!”

但那句“期待大和小的携手,将最好的技术,最好的产品,最好的品牌带到全球”,已经表明了何小鹏本人的态度,也解释了小鹏是一家怎样的新势力车企。

回顾中国车企的发展历程,可谓是“一把辛酸泪”,当初我们要用市场换技术,要把三菱的发动机装到国产车上,要被进口的爱信变速箱卡脖子......

如今,中国车企已从全球车市的边缘走向中央,从拿来到被拿来、从模仿到被模仿、从学习到被学习,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!

新时代的趋势之一,便是车企间的“强强联合”或“抱团取暖”,大众与小鹏开了个头后,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优势互补的做法,大概率会流行起来。

只不过,在这样的合体中,中国本土车企不再被动,并且会逐渐掌握主导权,一个让国人自豪的“新合资”时代即将到来!

 
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
推荐图文
热门资讯
点击排行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版权隐私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地图 | RSS订阅